近日,在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遗址公园内,一台跨越千年的历史舞台剧,拉开了以“一越千年•安且吉兮”为主题的2022中国美丽乡村嘉年华开幕式暨递铺街道首届古越文化旅游节活动的序幕。
活动现场发布了安吉4条文化历史旅游精品线路、递铺历史文化IP,同时签约一批优质文旅项目。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地的安吉,旅游结构日趋完整、产品日趋丰富,无论是两山共富游、红色研学游,还是人文探秘游、玩水逍遥游,新鲜的“玩法”层出不穷,也让在场各大旅行社代表对安吉市场充满了期待。据悉,此次活动为期三天,游客可以体验考古、农耕、集市等系列古今文化互动活动。
递铺唱响历史文化复兴大戏
安吉古城遗址,又称递铺城遗址,位于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境内,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她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上马坎文化共同组成了浙北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浙古文明谱系。
20世纪70年代,安吉县首次调查并发现古城遗址,并于80年代进行了大量抢救考古发掘。2006年,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吉县在古城遗址外围连续进行了12年的考古抢救工作,发掘古墓葬近600座,出土器物7000余件,新发现窑山遗址、山墩遗址、大庄遗址等多处城址遗存,极大丰富了古城遗址、龙山越国贵族墓群的文化内涵。如今,这里已建成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古城遗址博物馆。
2016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吉县争取400多万元中央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完成大遗址安防工程建设,县级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聘请18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全天巡查保护。委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完成大遗址保护规划、遗址公园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配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十三五”考古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利用社会资金和村镇建设资金完成大遗址核心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
文化的复兴需要历史的传承,历史与文物密不可分。如今的安吉是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古城遗址和龙山越国贵族墓群是国务院批准的双
创新模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国家队”的支持,让安吉对古城遗址保护利用有了更加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据了解,安吉县经过连续10年艰难探索,在全国首创“政府主导+专家把关+社会参与”模式,该模式做实了有效保护文章。
“文物工作任何新模式的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文旅融合原则不动摇,坚持以开放创新思路推动活化利用和融合发展。”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忠心介绍:“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作为兼顾保护和利用的高品质文旅融合景区,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如何借势自然山水人文,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为游客奉上全域旅游的大餐,安吉自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古城遗址公园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把关+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把历史文化作为旅游发展内核,使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有机融合。同时,社会资本的参与,激活了“沉睡”的文物资源,催生了一系列主题旅游产品。浙江绿城服务集团推出了古城遗址全国考古大学堂、浙江自然博物院科普研学之旅、良渚/安吉历史文化之旅等一批文旅融合线路产品,考古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课程和体验路线等,广受群众欢迎。
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罗福娣说:“我们创新‘政府主导+专家把关+社会参与’模式,实现了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一体化发展,让陈列在绿水青山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古城遗址公园发挥了项目的导向、牵引、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总投资8500万元的茗静园、1500万元的盛家大院等文旅项目纷纷入驻。打造的“博物馆旅游”热门地,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住宿、餐饮消费9000万元,白茶、竹笋等农产品销售1.2亿元。
跨界合作 延伸旅游产业链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文旅与其他领域融合趋势不断加深,彰显了“跨界合作”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安吉因地制宜赋能“乡村旅游+”,依托
总人口不过2200人的鲁家村位于安吉县城东北部,2011年村集体资产不足30万元。而如今,已剧增至2亿元。通过“公司+村+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鲁家村在抛荒地上建起了游客中心、生态湖,以及18个差异化的家庭农场,不断放大融合发展效益。通过家庭农场的建设,美丽乡村经营公司的落实,鲁家村打造了“游、吃、住、购、娱”的旅游大景区,不仅可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还可以促进鲁家村的农民创收。
为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该县系统编制《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 《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 《安吉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科学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3大中心、10个聚落的乡村旅游格局(三中心:山川乡、章村—报福、鄣吴;10聚落:董岭、深溪、石岭、大溪、五鹤、长潭、余村、银坑、九亩、景坞民宿村落集聚区),涌现出一批诸如鲁家村“家庭农场+村+企业”、横山坞“农户+村+企业”、刘家塘村“慢生活体验区”等创新模式。“接下来,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聚焦数字化、绿色化、乡村化,做优做实安吉文旅大蛋糕。”文体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忠心信心满满地表示。(魏静 忽艳)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