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长三角观察 > 特色小镇

江苏泗洪临淮镇千亩茭白迎丰收:“水中参”变“致富宝” 订单农业铺就增收路

时间:2025-05-21 11:34:28 来源:消费日报网

眼下,江苏省泗洪县临淮镇迎湖示范园的千亩茭白基地迎来盛收,绿油油的茭白田随风翻涌,如碧波荡漾。5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收、分拣、打包,一筐筐鲜嫩的茭白带着水珠装车待发,通过“订单式”供应链直供全国20余个城市,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片1.jpg

“绿浪”里的致富经,日产万斤“抢鲜”上市

清晨6点,种植大户刘亚琼的茭白田里已是一片繁忙。村民们脚踩齐膝水田,弯刀起落间,裹着青白色外衣的茭白应声而倒,剥去叶片后,白皙肥嫩的茎秆足有20厘米长。“茭白成熟期只有20天,必须抢收!”刘亚琼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介绍,基地每天采收量达1.5万斤,30余名村民日均收入150元,熟练工胡圣权一天就能挣160元,“在家门口干活,还能照顾老小,比外出打工划算!”

作为公认的“水中参”,临淮茭白因水质清澈、土壤肥沃,口感细腻微甜,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成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商超的“常客”。刘亚琼的合作社不仅与本地12家学校食堂、5家生鲜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还通过冷链物流直供北上广,让江淮美味48小时内端上全国餐桌。

图片2.jpg

特色产业赋能,亩均收益超万元 家门口就业成常态

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茭白亩产可达3000—4000斤,按当前2.5元/斤的批发价计算,亩均收入突破1万元,是普通粮食作物的3倍以上。近年来,临淮镇依托洪泽湖湿地生态优势,将茭白种植作为乡村振兴“拳头产业”,通过闲置土地盘活、种植技术指导、电商扶持等政策,培育出10余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带动8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不仅种得好,还要卖得俏。”临淮镇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李明表示,当地正谋划建设茭白深加工车间,开发茭白酱、即食脆片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同时,结合“湿地旅游+农业体验”,推出“茭白采收节”等文旅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图片3.jpg

从“田间”到“舌尖”,生态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阳余晖中,满载茭白的货车鸣笛启程。胡圣权看着手机里的微信步数——2万步,相当于在水田里“丈量”了15公里,却笑得格外满足。 如今,临淮镇的茭白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预计年总产值超5000万元。这片“绿浪”翻涌的水田,正成为村民的“聚宝盆”,见证着特色农业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也为乡村振兴书写着“产业兴、农民富”的生动注脚。(陈丽卉)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魏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