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3月18日,由广汽集团投资设立的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望汽车”)正式成立,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也将在不久公布。这是广汽集团在智能汽车生态及高端品牌方面的进一步布局,也是GH项目最新进展。
按照规划,华望汽车将创建独立高端汽车新品牌。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投入。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广汽集团自然不甘落后。此次成立华望汽车,正是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布局的重要举措。
广汽集团显颓势
广汽集团的辉煌正在逐渐转为颓势。曾几何时,广汽集团的整体销量由2016年的165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250万辆。全年营收也由2016年的494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297亿元。广汽集团连续12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24年的最新排名是181位,近年稳居200强以内。
不过进入2024年,广汽集团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整体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其全年累计销量为200.31万辆,同比下降20.0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5.47万辆,同比下降17.26%。
销量降两成的同时,利润降七成。广汽集团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亿-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2.29亿-36.29亿元,降幅为72.91%-81.94%。同期广汽集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录得亏损,为负33亿-负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8.73亿-82.73亿元,降幅为192.37%-231.56%。对此,广汽集团在公告中解释称,受汽车行业价格内卷、竞争格局剧变等因素影响,汽车销量减少;同时为应对市场竞争,公司及投资企业追加销售补贴等商务政策的投入约180亿元。
业绩压力下广汽集团进行了人事调整,2月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曾庆洪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职务,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冯兴亚接棒曾庆洪,出任广汽集团董事长。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毅阳对记者表示,广汽集团的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包括造车新势力和跨界企业。这种竞争加剧导致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受到环保政策、能源结构调整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影响,传统燃油车市场正在逐渐萎缩。这对于以传统燃油车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汽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广汽集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这种转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需要时间来培育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度。
GH项目寄予厚望
为了挽救业绩,广汽集团也加快了与华为合作的步伐。广汽集团于1月10日发布公告,宣布与华为共同建立GH公司,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
记者了解到,华望汽车将在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合广汽集团与华为各自优势,并对标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经验构建全新的流程,贯穿产品定义、营销以及生态服务等环节。
在2024年11月30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智能汽车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双方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
此时广汽集团就宣布,将在传祺、埃安和昊铂之外,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广汽集团将以新品牌为载体,与华为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体验。
对此毅阳表示,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广汽集团可以加速其产品的智能化转型,提升车辆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华为的技术可以帮助广汽集团提升用户体验,例如通过更先进的智能网联功能,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车载服务。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需要巨额投资,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广汽集团可以分担研发成本,降低财务压力。
广汽集团在面临业绩下滑和市场转型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成立华望汽车和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展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领域加速布局的决心。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当前市场挑战的积极应对,也是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布局。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的快速迭代,广汽集团能否借助GH项目和华为的技术优势,成功实现品牌升级和市场突围,仍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未来,广汽集团在智能化、电动化道路上的每一步进展,都将深刻影响其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