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深度解析

黑龙江五常市被曝伐林数百亩种参? 林业局长拒公开调查结果

时间:2020-11-19 10:04:19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张楠 佟强)日前,网友何先生向记者反映:黑龙江省五常市数百亩林木被砍伐后,未按照林业法规相关规定植树还林,反而是大面积种植人参牟利。针对此事,五常市林业与草原局(以下简称“五常林草”)局长在电话中表示,调查结果不能向记者反馈。

  知情人:“林间种参都是有‘背景’的人”

  在知情人的引领下,记者一行穿过五常市小山子镇五常林业苗圃不远,在山坡上见到黄色、蓝色大篷覆盖的参棚连绵数百亩,犹如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在绿色山林间显得极为壮观。

1.jpg

  图1:数百亩黄蓝相间的参棚,在绿色山林间显得极为壮观。

  据知情人介绍:“黑龙江省曾多次发文规定,除林冠下天然环境种植人参外,2016年全省全面停止其他一切利用林地种植人参活动。你看这参棚下的参苗高度不到10CM,都是在今年当年种植的。在这儿,能种参的都有‘背景’,一般人做不到。”

2.jpg

  图2:知情人介绍,高度不到10cm的参苗,均为当年种植。

  林业站长:“已植树还林,但成活率低”

  负责当地林业管理的五常市小山子镇政府林业站长陈海涛向记者介绍:“这片参地位于小山子镇胜远村。在2016年,林木所有权人谭某某在林业部门办理了林木采伐手续,采伐面积21.7公顷约325.5亩,采伐树种分别为落叶松、榆树、椴木、桦树、柞木等多种林木。”

  记者:“根据林业法规规定,林木皆伐后应在一定期限内植树还林,在现场只见到连片的参棚,怎么见不到造林还建的树木?”

  陈海涛:“我们多次监督采伐人谭某某植树还林,由于他自购树苗进价便宜,树苗成活率低。”

  市林业局长拒公开调查结果

  “五常林草”局长王伟(音)电话中对记者表示:“这块地(参地)我们有卷(案卷),在我来之前(任职前),督导组和专员办(国家林业局驻黑龙江专员办)都来查过。

  记者:“既然查过,为什么参地(改变林地性质)还没有改变(纠正)?”

  王伟:“那就是谁检查谁负责的事,因为我来这(任职)还不到一年。(参地)即使违规了也是在我(任职)之前违规的。你想看卷得执法单位来看,我不能给你,因为给你不好,我们卷管理有规定。

  昨天我们也上山查了,至于(这事调查)反馈结果我们给(五常市)宣传部,你直接去找宣传部要……”

  一周后,记者向五常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咨询得到回复,未收到“五常林草”关于林地种参的调查反馈结果。

  黑龙江省三令五申严禁林地种参

  据介绍,人工种参需大量使用农药、除草剂、杀菌剂等多种化学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其他植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相邻的吉林省对种植人参采取强制措施全面禁止后,大批吉林参农蜂拥至黑龙江寻租林地种植人参,一度造成黑龙江种参林地一晌万金。

  为遏制破坏生态环境毁林种参行为,2016年国家林业局驻黑龙江省专员办、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工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禁止以各种名目毁林种参破坏森林资源的通知》(黑资监联字〔2016〕24号)明确提出“除林冠下天然环境种植人参外,2016年全省全面停止其他一切利用林地种植人参活动。”

  2017年、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厅两次召开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对开垦林地种参提出了零播种、零换床的要求。

  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黑林规〔2018〕5号),再次强调,已经进行了全面整地尚未种植人参的,必须停止种参,按照标准造林。

  公开报道显示,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东旭针对此事强调:“目前,全省开垦林地种植人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有发展蔓延之势,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将严格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造林技术规程和《黑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造林;对黑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开垦林地种植的人参,必须依法清除,恢复森林植被,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现有的参地要逐块核查,构成违法的要依法清除,依法追究责任。我们要查根源,查保护伞,坚决遏制开垦林地种参行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志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