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地方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弘扬文明新风 汇聚奋进力量全力书写百姓幸福篇章

时间:2025-06-30 14:15:06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闫廷 □ 诸葛瑞雪)步入新时代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城乡各处徐徐展开。城区街道整洁有序,社区邻里互帮互助,公园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欢乐天地;走进乡村,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民关系和睦融洽,文明的气息在这片土地上蓬勃蔓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近年来,集宁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断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工作路径,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切实将城乡的文明指数转化为百姓的幸福指数。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集宁区家园环境日益优美,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明风尚愈发浓厚,城市更加宜居、幸福、美好……

树新风文明培育引领潮流

在集宁区深入推进的文明培育进程中,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举措正悄然革新校园与社区的面貌,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澎湃新动力。

“文明礼仪到底是什么,大家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近日,在集宁区亿利东方学校常青校区《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上,老师从“文明礼仪”一词的含义导入,逐步深入地讲解了个人礼仪和学校礼仪的相关内容。与此同时,不少社区也组织了“传承好家风,共筑文明梦”主题活动,通过家庭故事分享会、家风家训展览等形式,让良好家风在社区中传递弘扬。

微信截图_20250630141431.jpg

(集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在于对人的培育和塑造。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要筑牢坚实的精神根基。近年来,集宁区高度重视榜样的力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并传播平凡人的善举。截至目前,已有多人荣获自治区级道德模范称号,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同时,集宁区还大力培育乡土文化和乡风文明,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丰收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以及“书香集宁”全民阅读活动,充分挖掘集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群众婚丧嫁娶等行为;通过倡导“绿色祭扫”、开展公益助学、举办文明婚典等活动,树立文明新风尚,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聚民心 文明实践夯实基础

微信截图_20250630141440.jpg

(集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每年3月,集宁区都会掀起学雷锋活动的热潮。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反诈防骗、垃圾分类宣传、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集宁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不断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在文明实践网络构建方面,集宁区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0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体系。这些阵地不仅是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场所,还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文艺演出、科普展览等活动,打造出集宁区独特的“文明实践地图”,让市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集宁区还组建了涵盖各行各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康义诊、科普宣传、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在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期间,更是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等,累计开展活动数千场次,吸引了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集宁区自精神文明建设“1+2”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以来,积极探索新模式,在市直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基础上,统筹增加4个区级文明单位对接7个文明实践站,实现集宁区105个文明实践站“1+2”结对共建全覆盖,充实基层文明实践力量。此外,借助青年宣讲团以方言快板、小品等群众喜爱的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

惠民生 文明创建增添亮色

在集宁区白海子镇六苏木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运动会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与。来自白海子镇的11支队伍700余人,在一声声吆喝声里,咬牙发力,展示出了农民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良好风貌。这一场景,正是集宁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该区白海子镇着力打造生态乡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乡风文明治理行动,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在这里,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行动中,共同描绘出一幅乡风文明、充满活力的美好画卷。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为白海子镇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更在整个集宁区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

集宁区精心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推动城市品质和环境的双重提升,为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保障。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宗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向全域拓展。通过将城市建设需要与百姓实际需求融入城市公园、绿道建设和水系治理工程中,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传承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霸王河生态公园的优美风光、卧龙山生态公园的宁静清幽、老虎山生态公园的雄伟壮观,以及遍布城区的健身步道,共同见证了集宁城市面貌的华丽蝶变,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好去处。

为营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集宁区多措并举,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排队”等文明习惯。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市民的文明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在城市治理方面,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日益丰富,一系列民生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移风易俗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开展以“文明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移风易俗行动,努力营造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新风尚。

从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到文明村镇、文明校园,集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实现了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转身。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竞相绽放,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文明底色。

清风拂集宁,满城文明景,百姓幸福长。如今的集宁区,在全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征程中,因精神文明建设而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更加强大的实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让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集宁区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更深入的思考、更精心的策划、更细致的服务和更扎实的举措,打造一座闪耀的精神文明高地,为集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袁和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