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好水造出好饮料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湖北丹江口“水经济”奔涌向前

时间:2025-09-17 10:22:45 来源:消费日报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8月29日,走进位于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记者在生产车间里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偌大的厂房内,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同时运转,饮料在不同车间中依次完成灌装、杀菌、包装等工序,透亮的瓶身在传送带上快速流转。

  老字号“北冰洋”落户丹江口

  打造全桔产业链

  一轻食品,这家拥有1950年诞生的“北冰洋”汽水品牌的“中华老字号”,在丹江口寻找到新的发展契机。据介绍,园区已建成7条生产线,包含1条瓶装水生产线、1条桶装水生产线、1条茶饮生产线(无菌线)、1条PET瓶HPP(进口设备)果汁生产线、1条玻璃瓶高浓度果汁汽水灌装生产线、1条蜜桔榨汁生产线、1条果蔬榨汁线。

截图20250917093716.png

图为记者正在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参观。 唐瑞 摄

  大厅内,有工作人员准备了一轻食品生产的各类饮品邀请记者们品尝,包括苹果汁、柑桔汁、桑椹汁等。“这是我们新推出的HPP柑桔汁,能最大限度保留水果的营养和风味。因为采用鲜桔汁生产,超高压灭菌,没有添加剂,不加一滴水。”工作人员边介绍边递给记者一瓶饮料。瓶盖拧开,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桔香。记者们品尝过后,纷纷给出好评。

  “我们的产品能有这样的口感,离不开丹江口的好水、好桔。HPP柑桔汁原料全部采用丹江口本地蜜桔。和很多果汁饮料厂家生产橙汁不同,我们一直坚持做桔汁。生产一瓶HPP桔汁,大约需要10个桔子。HPP桔汁生产线1小时可以生产1.8万瓶,对桔子的消耗量巨大。而丹江口武当蜜桔的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超30万吨,我们公司能消化当地1/3的蜜桔产量。”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东介绍,未来企业还将探索桔皮、桔渣、桔油等产品,深耕蜜桔全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是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抢抓与北京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重大战略机遇的重大合作成果。该项目依托丹江口市“中国好水”优质资源和武当蜜桔、武当山茶等优质农产品,由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丹江口市国投集团共同出资建设,主要开发全桔产业(桔汁、桔油、桔纤维等研发加工)、中高端饮用水、功能性饮料和高品质的果味汽水等产品。

截图20250917093726.png

图为丹江口部分饮料企业展出的产品。唐瑞 摄

  守护一库清水

  南水北调源头织密防护网

  “好饮料的根本在于水。”在丹江口,这句话被反复提起。

  丹江口水库,被称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被誉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好水”“中国水都”。自2014年通水以来,这里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9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1亿多人口,有力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守护一库清水,已成为丹江口人心中最大的责任。

  在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记者见到了陶岔取水口综合股负责人余丹,她和她的同事们正是“守水人”中的一份子。“我们的‘空天地水’立体监测网,能实时掌握水库及周边的水质、水文、生态动态。”她指着监测大屏幕介绍。在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能实时和正在巡护的水政执法人员对话,并接收他们传回来的水库现场视频。“以前靠人工巡逻,往往发现问题已经晚了,现在有了‘1336’智能监管体系,任何异常都会及时发现。”她说。

  所谓“1336”,就是1个水质安全指挥中心,3个平台(智能监管、调度处置、执纪执法),3支队伍(执法巡护、纪检监察、联合办案),6大智能系统(小流域水质监测、重点企业排污监管、地下排水管网监测、环库天眼、危化品车辆监控、水质断面防入侵)。在5G、云计算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的加持下,通过自动接收、自动解译、自动研判、自动预警,丹江口实现了对水质的“空天地水”全覆盖监控。

  饮料巨头汇聚

  “中国好水”奔涌出新活力

  正是这份对水的坚守,让“中国好水”吸引了众多饮料巨头。

  作为最早在丹江口建厂生产饮用水的企业之一。农夫山泉十余年来不断追加投资,目前已建成3座工厂,拥有26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1万瓶瓶装水,丹江口也成为农夫山泉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包括天然水系列、维生素水系列、农夫果园系列、尖叫产品系列、东方树叶、C100、茶π系列等。而十堰本土国企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则依托天然弱碱水快速成长。该公司董事长徐鹏介绍:“我们目前有4条生产线,每月能生产约400万箱天然弱碱水,年产值接近4亿元。”

  丹江口水都供应链集团副总经理魏旭东介绍,为更好地壮大水经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水都供应链集团,搭建了水经济产业智慧供应链平台,以供应链集团为支点,形成“集采体系”“生产商”“供应链平台”三方联动,从而减低商品成本,以“终端客户”受益的良性循环。通过集采中心,简化采购流程,周期缩短近30%。通过物流中心,整合物流供应商及车辆资源,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已接入物流企业8家、运输车辆300余辆,运输效率提升25%,物流成本降低15%。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仓储、电商等领域500多个岗位就业,还将355家生产企业、12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整体信息等进行实时整合与共享,帮助了中小水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超千万元,相当于多建了1条自动化生产线。

  今天的丹江口,已经从“水源地”向“水经济”转型。这里不仅守护着北方千万家庭的饮水安全,而且成为了中国饮料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据介绍,目前,丹江口已吸引农夫山泉、怡宝、燕京等72家相关企业入驻,涵盖饮用水、果汁、功能饮料、啤酒等多个门类,规上企业达到24家,形成了集饮用水、茶饮、果汁、酒水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7月22日,丹江口饮料产品首次出口蒙古国,一批价值超100万元的“东方树叶”“NFC橙汁”等产品顺利封箱、装车,标志着“中国好水”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这里的好水,正在滋养着丹江口的饮料产业,也滋养着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