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融入水果鲜花 冰糖口味多元化

专家认为,功能冰糖仍是小众产品,未来行业发展重点是代糖

时间:2020-07-30 10:55:22 来源:消费日报

  □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炎热的夏季,冰糖雪梨、菊花冰糖茶、冰糖柠檬茶、酸梅汤等饮品的制作技巧在各类社交平台涌现。在自制饮品的道路上,人们用到冰糖的频率也高了起来。冰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在各种各样的烹饪中,冰糖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较传统的单晶、多晶冰糖,近年来,一批独具特色冰糖在线上线上市场出现,诸如罗汉果冰糖、枇杷冰糖、菊花冰糖、梨汁冰糖等,并且此类冰糖在调整了冰糖口味的同时,其产品宣传中也提出更适合炖汤,更有营养。业内专家认为,这类产品的出现迎合了消费者需求,将冰糖的应用场景更加细分,但产品细分市场的需求量依旧有限,很难形成规模和品牌。

  口味多样出新意

  7月24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京客隆超市调味品区,记者随机与多个消费者进行了交谈。对于菊花冰糖等产品,大家都表现出了好奇,并且愿意尝试。有消费者提出,添加了其他成分的冰糖在烹饪中可能会带来不同体验。

  在北京市丰台区多家商超,记者看到摆放冰糖的货架上一些印有菊花等图案且色泽鲜艳的包装格外引人注目,但超市中这类冰糖在货架上的占有率并不多,且仅有菊花冰糖和梨汁冰糖两种类别。是否还有其他口味的冰糖呢?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相关产品,以“冰糖”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单晶冰糖和老冰糖名称的产品占据大多数,其中夹杂着梨汁冰糖和菊花冰糖。进一步筛选后,记者发现,南京甘汁园旗舰店除销售梨汁冰糖和菊花冰糖外,还有枇杷冰糖、罗汉果冰糖。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菊花冰糖主要成分为白砂糖、菊花水提液。经过7天7夜恒温结晶而成,口感清甜、味道醇正,产品中添加了菊花水提液,制作的饮品会比较清甜滋润。产品评价中,“口感好”“大品牌”“成分好好”“尝鲜”等词语频频出现。

  应用场景多元化

  相比于传统的单晶、多晶冰糖,上述提及的产品中基本都带上了“水果”和“花”。与众不同的冰糖在新意上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令不少消费者对其归属产生疑惑。

  记者查阅了相关国家标准,《冰糖》(GB/T 35883—2018)中提到,冰糖是砂糖经再溶、清净处理和重结晶而制得大颗粒结晶糖,有单晶体冰糖和多晶体冰糖两种。其中,多晶体冰糖按色泽可分为白冰糖和黄冰糖。上述提到的冰糖在其产品介绍中提出属于多晶体冰糖。但记者注意到,菊花冰糖、梨汁冰糖等产品多数执行的是企业标准。

  对于这类冰糖的定义,有资料显示,梨汁冰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多晶体冰糖,属于功能保健型冰糖的一种,通过在多晶体冰糖生产过程中添加梨汁成份,增加冰糖的功效。在多晶体冰糖生产过程中,以梨汁榨水后代替普通的水,和白砂糖一起经108度熬制、结晶(7天左右)、干燥后生产成为梨汁冰糖。其他种类的产品也与此相似。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功能冰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冰糖是一个传统的功能性产品,但在此前的发展中并没有多元化、细分化。近年来,随着冰糖应用场景的多元,以及消费者对于冰糖的多维需求,整个产业端也在不断满足消费端的诉求。在这一节点之下,冰糖的细分品类就涌现出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状,说明产业端在不断地研究消费者、满足消费者。”

  仍是小众市场

  各具特色的冰糖迎合了消费者需求,但相比于传统市场上常见的单晶、多晶冰糖,添加了额外风味的冰糖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并不多。

  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相比于传统冰糖的月销量过百,梨汁冰糖、菊花冰糖、罗汉果冰糖等产品月销量多在50件左右。主要生产商是南京甘汁、菏泽甘蔗坊、江苏顶汁味等糖业公司,与传统的白砂糖、冰糖企业和品牌相距甚远。

  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糖企会加入“功能冰糖”产品的研发生产中呢?

  朱丹蓬向记者表示:“不会有太多企业加入这一产品的生产研发中。虽然说冰糖的应用场景丰富了、功能多维了,但现在的消费者对于糖的需求量并不大,尽管新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不难,但是如果要进行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就很难了。”他认为,这类冰糖因为本身细分市场的量就不大,主要是龙头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多维化的布局,把细分市场做好。而未来糖类还是会往安全性和口感比较好的代糖方向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赵名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