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文旅体育

滑雪、漂流、玩水 高温天里的 "冰爽生意" 激活浙江消费新动能

时间:2025-07-07 12:16:37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近日,浙江持续高温,“烧烤模式” 席卷全省。然而,这滚滚热浪不仅未击退人们的消费热情,反而催生了蓬勃发展的夏日“清凉经济”。记者了解到,从城市到乡村,从室内娱乐到户外避暑,多元业态与创新模式交织,为浙江经济注入新活力,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清凉与欢乐。

image.png

  在绍兴柯桥的乔波冰雪世界,即使烈日炎炎,室内却冰天雪地。来自各地的滑雪爱好者身着专业装备,脚踏雪板,从滑道飞驰而下,享受风在耳边呼啸的快感。“夏季是滑雪的好时机,每年暑假我都会带孩子来。滑雪既能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亲近自然,又能锻炼其平衡能力和意志力。” 杭州的吕女士说道,“而且这里交通便利,离杭州很近。”

  乔波冰雪世界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滑雪馆人气持续攀升,吸引了大量长三角地区游客,暑期周末人流量可达千人。为满足游客需求,滑雪馆推出系列培训课程和亲子活动,让更多人体验到滑雪乐趣。

  与此同时,距离乔波冰雪世界仅数公里的东方山水乐园水公园也人气高涨。模拟海滩的波浪席卷而来,动感音乐与绚丽灯光交织,游客们尽情释放激情与活力。“自 7 月 5 日起到 8 月底,水公园开放夜场,并安排电音派对等丰富活动,供市民游客消暑游玩。” 东方山水乐园工作人员介绍。

  不仅仅是柯桥,浙江各地的冰雪与水上项目都迎来了旺季。金华武义的九龙谷漂流景区,漂流道长 3 公里,高低差 168 米,全程需一小时,日均客流量超 800 人,吸引了众多周边及外地游客前来避暑。丽水松阳的清风寨景区,利用废弃钼矿洞天然降温的特性,将其打造成网红避暑打卡地,洞口气温仅 15 度,每天客流量近千人。景区还引入投资方,提升改造游乐设施,计划推出山洞咖啡、山洞探险等新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image.png

  当夜幕降临,暑气渐消,浙江各地的夜间集市热闹起来。在柯桥古镇,手打柠檬茶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摊主小周熟练地切柠檬、调茶底,除传统口味外,还创新推出威士忌柠檬茶、白兰地柠檬茶,独特口感让摊位脱颖而出。“一晚上能卖出五六十杯,大家逛累了就会来买一杯解渴。” 小周笑着说。

  古镇集市的漆扇制作摊位同样引人注目。摊主将颜料滴入水中,搅散纹路后把扇子浸入,不到 5 分钟,一把极具 “中式写意” 风格的漆扇便制作完成。“天热了,晚上来景区纳凉散步的人增多,很多人会买把好看又好用的漆扇。我白天制作扇子、完成扇面题字等工作,晚上出摊。暑期是漆扇销售高峰,一晚上能卖两三百把。” 摊主钟瑞明介绍。

  柯桥古镇之外,柯岩古镇、安昌古镇以及浙江其他地区的古镇,纷纷开展夜游、夜读、夜展、夜食、夜娱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炎炎夏日感受夜市的 “烟火清凉”。这些夜间集市不仅满足了市民游客的消夏需求,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商机,激活了地方经济。

image.png

  浙江的 “清凉经济” 已从单纯的消费行为,逐渐发展为涵盖旅游、餐饮、零售、制造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旅游方面,避暑游成为热门主题。记者从各大旅行社及旅游平台了解到,6月底以来,浙江避暑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5成以上,特别是自带“空调属性”的高山村落,如丽水遂昌县高坪乡,7月预订率和入住率更是节节高升。

  零售与制造业也在 “清凉经济” 中迎来发展机遇。义乌国际商贸城数据显示,相较2023年同期,今年销售防晒用品商户增加近4成,“脸基尼”、冰袖、防晒口罩等产品产销两旺。与此同时,制冷家电销售同样火爆,记者从杭州国美、苏宁等线下门店了解到,从6月初开始,空调销售额环比增长超100%,7 月以来销量环比提升超50%。

  事实上,浙江的夏日 “清凉经济”,不仅是应对高温的消费选择,更是产业创新与升级的生动实践,以室内冰雪世界、水上乐园为例,为保障游客安全与舒适体验,园区在设备维护、人员培训、餐饮服务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清凉经济” 正以多元业态、创新模式,激活夏日消费热情,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马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