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7月4日,一场以“跟着余华游海盐”为核心脉络,以“青年创业成长”为驱动的嘉兴市海盐县文旅推介会暨文旅招商引才推广会在杭州湖滨步行街上演。本场活动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嘉兴各县市区文旅体局、南湖文旅集团共同协办。活动以作家余华的文学IP为纽带,将嘉兴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海盐的山海风光、非遗文化以及旅游业态打包呈现,与青年们进行分享,在西湖之畔搭建起一座连接“文学故乡”与“全国游客”的桥梁。
活动以“一粒海盐”的诗意想象破题,通过“文旅资源推介+优惠政策发布+融合式表演”的组合形式,立体展现海盐的文化肌理。当滚灯在舞台上交织成“流动的太阳”,非遗绝技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一粒海盐》主题曲首发演唱,用动人的旋律传递出海盐的味道与情感;《美丽海盐》与《千年等一回》的创意串烧,巧妙融合西湖与海盐元素,点燃全场热情。而“跟着余华游海盐”主题推介环节,更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文学文本出发,串联起南北湖、绮园、盐田日出等实景地,让观众在文字与现实的对照中,发现“余华笔下的江南”如何演变为“可触摸的旅行目的地”。
海盐之美,是嘉兴这幅江南锦绣画卷上璀璨的明珠。在嘉兴文旅资源推介环节,“中国古镇看嘉兴”的主题串联引发共鸣。无论是南湖红船的红色基因、乌镇水巷的千年文脉、还是西塘烟雨的诗意栖居,都与海盐的最美日出形成互补,共同构成嘉兴文化旅游的“黄金三角”。嘉兴拥有中国密度最高、风貌最完整、文化最鲜活的古镇群落,从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古今对话,到天下奇观钱江潮的磅礴气势,处处彰显着嘉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令人为之倾心。
为降低游客出行门槛,活动现场重磅发布文旅优惠政策:演唱会票根经济联动、住宿优惠等组合政策同步推出,让“说走就走的海盐之旅”更具吸引力。活动更是突破传统文旅推介模式,创新性引入“旅行+未来 理念。9位来自海盐各镇(街道)的文旅业态青年主理人登台,现场分享在海盐创办农场、文创工坊、乡村文旅项目的创业故事,向青年群体发出“可奋斗”的诚挚邀约。
在全场的瞩目下,海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胜娟,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策划推广处副处长张学建、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颖等领导等共同上台,共同启动“嘉兴市海盐县文旅推介会暨文旅招商引才推广会”。这标志着海盐文旅在吸引青年客群、拓展旅游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8个精心布置的摊位汇聚了嘉兴五县两区及海盐有关部门、海盐乡镇(街道)与知名市场主体(南北湖景区、绮园景区、嘉兴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阿拉的海水上冒险乐园、胜利饭店等)的特色好物。游客们在此逛、吃、赏、玩,品味非遗文化、文创产品与地道美食,零距离感受海盐魅力。现场特别设置的“就业政策专区”,则由海盐县委组织部、海盐县人社局携当地就业机会现场“招贤”,为现场青年客群提供从“打卡旅游”到“扎根发展”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招商专区”海盐县商务局现场宣传招商政策,向来咨询的客商详细介绍着海盐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极具吸引力的优惠举措。
当西湖的晚风与海盐在歌声中交融,这场跨越地域的文旅对话,不仅让杭州青年触摸到海盐“山海相拥、文脉绵长”的城市肌理,更展现了嘉兴“古镇群落 + 红船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余华笔下的文学故乡到“可游可栖”的青春之城,海盐正以文旅融合为笔、以新青年创业成长为墨,在嘉兴全域画卷中书写着“诗与远方”的全新注脚 。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