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近年来,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在撂荒田上创新探索“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凭借两者的生态互补性,达成“一水双收、一田两用、双水双绿、生态高效”的养殖效果,昔日常年低洼泡水的撂荒田如今焕发新生机。该模式不仅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3月份卖到内地的价格,产期时,扣除人工费等成本,营收也能过万。”海口东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烈琅说,这种反季节销售模式让海南小龙虾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价格十分可观。
据了解,海口东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支持下,启动稻虾养殖综合项目。经过近三年发展,项目规模从最初的120亩扩展至260亩,还探索出“自繁自养”模式,即从园塘内自行孵化小龙虾苗种进行养殖,实现了稻谷与小龙虾的双丰收。
该项目不仅盘活了当地撂荒地,经过改造的地块亩产稻谷约500斤,小龙虾养殖效益也十分可观。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小龙虾养殖带来了反季节优势。每年2、3月份,江苏、湖南、湖北等地因气候寒冷,小龙虾产量锐减,而海南此时气候适宜,正好弥补了市场空白。
随着稻虾养殖项目的成功,周边村民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东山镇东苍村委会村民王达龙2023年来到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喂虾、打杂、割草和抓虾等工作,每月能拿到4000元工资。“以前在海口打工,现在回家方便,还能有时间管管孩子。”王达龙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当前农户养殖小龙虾的情况较少,主要因村民对该行业陌生且缺乏养殖技术,东山镇稻虾共养模式也较少,村民虽看到效益好却不知如何入手,林烈琅计划先摸透自身技术,再与有土地流转意愿的村民合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大家共同养殖。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开发稻虾共养模式,今年海南稻虾养殖面积已超5000亩且呈增长趋势,林烈琅透露,下一步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附近一片1000亩的常年放水撂荒地已进入考察范围,还将与村民做好沟通,利用自身技术和苗种优势推动养殖规模扩大。
“我们有技术、有虾苗,扩大规模应该没问题。”林烈琅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受益。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