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产业经济 > 家电

北京潮湿季“催热”除湿机需求

时间:2025-08-25 10:38:28 来源:消费日报

  本报记者 赵 曦 □ 花沁昕

  进入7月以来,北京经历了数场分散性降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气象监测显示,7月北京相对湿度一度冲高至82%。

  不少北京市民表示,走在街头,能明显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水汽,衣服总是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仿佛能拧出水来;洗过的衣物晾在阳台数日仍带着潮气,家中墙面已悄悄渗出水珠,衣柜里的衣物也发出了淡淡的霉味。

  这样不同于往年的潮湿天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感觉北京突然变潮湿了”“床单被罩都是潮的,睡觉都不舒服”等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除湿机”的搜索量和咨询量在各大平台同步上升,除湿机成为北京市民应对潮湿天气的“新刚需”。

  线下门店“一机难寻”

  北京家电卖场鲜见除湿机身影

  8月13日,记者先后探访了苏宁易购、国美电器等连锁家电卖场,以及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家装城,发现除湿机在北京线下门店的存在感极低。记者在走访苏宁易购北京朝阳路店时询问多个家电品牌的销售人员,得到的答复都是:“门店没有售卖除湿机。”在小家电区,一位销售人员坦言:“北京常年气候干燥,消费者不太有购买除湿机的需求,也就是最近经常下雨,咨询量比往年多了一些。但我们门店没有实物,只能联系调货,所以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选择自己上网购买。”

  走访中,多家商户表示,北京干燥的气候特征决定了除湿机属于“小众”品类。一位经营小家电的商户无奈地说:“一年里也就梅雨季可能有人需要,但北京的梅雨季又短又不明显,大部分时候都是干燥的。进一批除湿机,很可能放上半年都卖不掉,积压库存的风险太大了。”因此,多数商家更愿意把库存空间留给净水机、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热销产品。这种线下供给的缺失,让不少急需除湿机的市民正面临“看得见需求,线下难买到实物”的问题。

  线上咨询量增长

  性价比成选购核心

  与线下市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北京湿度”和“除湿机”的讨论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小红书平台上,“北京潮湿”话题的浏览量已达到187.6万,讨论量达3.5万。不少用户发帖诉说自己对于今年北京潮湿天气的真实感受,并询问适合北方小户型的除湿机型号。因此,“北京除湿机推荐”“南方朋友们,坐标北京,求除湿机攻略”等相关内容的帖子也是随处可见。

  有数据显示,今年汛期以来,电商平台除湿机产品在北京地区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倍。记者浏览某购物平台后发现,价格在500—1500元之间的家用小型除湿机最受欢迎。一位已经购买了除湿机的北京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线下没地方买,只能在线上挑。在网上看了好多人的推荐和测评视频,最终选了一款噪音小、除湿快的机器。因为价格适中,哪怕今年就这一两个月能用上,也不觉得心疼。”

  有专家表示,北京此次的潮湿天气具有突发性和阶段性特点,所以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中低端除湿机,而非高价的专业机型。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这种潮湿天气不会持续太久,没有必要投入太多成本。这也使得线上购物平台凭借其丰富的品类和便捷的比价功能,成为当下北京地区消费者购买除湿机的主要渠道。

  除湿机选购有讲究

  契合需求是关键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除湿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主要可分为压缩式(也称“冷凝抽湿机”)和热石式(也称“转轮抽湿机”)两大类。压缩式除湿机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类型,价格相对较低,一般在1000—3000元,适合温度≥15℃、湿度≥50%的环境,家用场景中较为常见;热石式除湿机价格较高,通常在3000—6000元,能在5—30℃环境下稳定工作,更适合低温潮湿场景,如地下室、仓库等。

  记者在电商平台询问多家除湿机品牌客服后发现,不同品牌几乎都会优先引导消费者根据使用场景和预算选择匹配的除湿机型号。如在卧室使用,客服往往会推荐日除湿量12—15升,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且带有睡眠模式的压缩式除湿机;对于面积较大的客厅,则偏向于推荐日除湿量20—30升,支持连续排水功能、底部带万向轮的大容量款。

  对于具备空气净化、智能控湿等附加功能的除湿机,店铺则会在首页设计海报重点宣传,并强调其配备有HEPA(高效空气颗粒过滤器)滤网或支持蓝牙连接等功能,适配不同需求。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