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以前总担心网上买东西踩坑,现在感觉平台监管严多了,就算遇到问题也能快速找到维权渠道。”杭州消费者李女士的直观感受,背后是浙江对网络乱象的精准打击。
记者从2025年浙江省“之江净网”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1年锚定“率先构建依法治网体系”目标以来,浙江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持续发力,从专项打击到长效机制,从司法创新到立法保障,织就了一张覆盖“网安、民安、营商安”的防护网,为全国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提供了“浙江样本”。
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谣言、黑灰产、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痛点”,浙江打出专项行动“组合拳”:“清朗”行动肃清不良信息、“净网”行动斩断违法链条、“网络市场专项治理”规范交易秩序、“浙里固源”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科技赋能让治理更高效,依托“浙E执法”“浙江公平在线”等智慧平台,以及文化市场执法预警模型,浙江累计捕捉网络交易风险线索19万余条,相当于每天精准识别近110条潜在隐患;400余起网信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2500余款问题App的下架,更让违法者“无处遁形”。截至目前,全省已侦破各类网络犯罪案件近3万起,平均每两天就有超过30起网案告破,用“破案率”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感”。
“专项打击是‘急先锋’,长效治理才是‘压舱石’。”发布会上,浙江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的话点明了治理关键。在平台经济领域,浙江的探索颇具代表性:通过完善网络直播综合治理平台,实现对18万个直播间的动态监测,不仅及时查处低俗营销、虚假宣传等行为,还主动培育600余个“绿色直播间”,让直播经济从“野蛮生长”转向“健康发展”。
网络司法的“浙江创新”同样引人注目。深化“互联网司法数智大脑”建设后,浙江打造出跨境贸易纠纷协同共治体系,全省法院累计一审审结涉网络犯罪案件3万余件,更率先审理全国首例“网络水军”民事公益诉讼案、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为新型网络纠纷划定法律边界。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一重点领域,全国首个省域数字未检平台“浙里花开”上线,实现从案件办理到心理疏导、社会救助的“一站式”保护;检察机关则聚焦个人信息安全,起诉相关案件1000余件,“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等典型案例的办理,更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深入人心。
立法先行,为治理提供“硬支撑”。浙江以《关于加快依法治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纲领,先后出台《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关于网络虚假信息治理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更针对新业态推出“分业分层监管联合联动执法”“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规范性文件,让互联网领域的“新生事物”都有法可依。
“网络空间的清朗,需要政府、企业、网民共同参与。”浙江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晴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浙江将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健全法规制度、惩治网络违法、创新普法模式上持续发力,让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数字底色”。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