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进博会

“买手天团“采购热情高涨 浙江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时间:2020-11-08 10:32:28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叶德宝 口马佳丽)11月7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然进入到第三天,浙江交易团又有哪些新收获?第二届进博会上浙江“买买买”成交意向居全国前列,这些合约的履约情况又如何呢?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二届成果履约处高位,本届浙江的“买手天团”也有不少亮点。

1.jpg

  在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杰表示,从意向成交看,第二届进博会签订的进口意向,整体履约率已超90%。在此带动下,今年1-9月浙江进口6286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12.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采购大单的履约好于整体水平,如浙江药械采购中心11.2亿美元、阿里巴巴14亿美元的日用消费品订单等,均已100%履约,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从美国霍尼韦尔进口的1.3亿美元油品加工设备和工业机器人订单,正在按进度执行。”韩杰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外客商发不了货,个别进口企业经营受阻、需求下降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总体看履约仍在高位。

  据悉,上届进博会上浙江共签约26个外资项目,经过一年的推进,现已落地25个,落地率达9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届进博会中,阿斯利康与浙江省商务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阿斯利康东部总部已成功落户杭州,并在本届进博会的阿斯利康展台举行了东部总部揭牌仪式。“另一个是正阳直升机项目,第一届进博会上,浙江与正阳开始了接触洽谈,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正阳在平湖的生产组装项目正式开工,本届进博会中,首架平湖正阳试生产的AW139直升机已正式亮相,成为浙江借力进博会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的又一段佳话。”韩杰表示。

  在参与首届进博会工作中,浙江推出了“十百千万”工程,即组织10场进口专场采购会,100家进口平台企业,1000家重点进口企业,10000家采购商。在第三届进博会中,浙江继续深化“十百千万”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城市发展馆是今年进博会新设的展区,也是一大特色。浙江省以“灵动浙江”为主题,展示了综合形象、40余个非遗和老字号精品、浙江旅游特色、杭州湖滨和宁波“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展出面积共1188平方米,多角度呈现浙江的文化特征,向中外友人展示“重要窗口”的形象。

2.jpg

  据统计,本届进博会,浙江省组织了1.46万家采购商,4.1万人参加采购,采购商数量与去年持平,涵盖服务贸易、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食品及农产品六大类。其中服务贸易类企业采购热情高涨,参与企业共计4230家,较第二届增加73.8%。

  除了进口成交规模持续扩大外,本届进博会的一些战略合作,将有效助力浙江深化国际合作、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也将更好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如浙江积极对接第三届进博会新设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举办了防疫医疗物资国际合作签约活动,省国贸集团与3M公司、GE医疗、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等全球知名医疗企业搭建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助力建立医疗物资国际合作体系,为公共卫生防疫提供强大的医疗物资供应保障。

  现场活动精彩纷呈,也是本届浙江交易团的一大亮点。浙江省举办人文交流、国际合作、进口采购、投资促进和消费促进5大类共计43场配套活动,比上届增加17场。特别是第五届中国(浙江)—欧洲(德国)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这也是历年进博会浙江的品牌活动。在11月5日的对接会上,50余家来自欧洲西门子、宝马、SAP等世界500强及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领军企业,与浙江省相关领域200家领军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洽谈,涉及5G、工业4.0、人工智能、智慧医疗、芯片、数字工厂、数字能源、智慧物流、机器人等多个行业,现场集中签约一批重大外资和采购项目。

  本届进博会期间,全省场内外共签约外资项目61个,总投资109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共16个。同时,全省在进博会期间举办了重大外资项目开工仪式,来自18个国家的26个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157亿美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项目11个,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13个,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

  此外,在本届进博会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四大片区围绕“五大功能定位”,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动承接溢出效应。特别是立足贸易、会展、大宗商品进口等各片区现有基础,融入和抓住进博会催生的进出口与展览展示机遇,鼓励区内产业与国外参展主体深度对接,加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如舟山区域内,浙石化将与壳牌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1亿美元。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志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