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讯 (记者 王薛淄 文/摄)在这里,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通过搭乘“进博快车”,加速实现商品化落地,让展品变商品;在这里,全球企业贸易相通,中国的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世界的展商变为中国的投资商。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下,进博会联通国内国际的作用愈发凸显。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各国企业共聚一堂,共商合作,多位跨国企业家告诉消费日报记者,进博会的举办让他们感受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潜力,通过参加进博会,他们更加深入了解到中国市场的需求,今后将积极调整战略、采取措施,全方位触达更多中国消费者。
迪卡侬中国副总裁王亭亭:
“作为连续四年参展的老朋友,迪卡侬对进博会充满感情。进博会见证了迪卡侬近五年在中国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同时,迪卡侬通过进博会将创新产品引入中国、传递给中国消费市场,实现了品牌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可以说迪卡侬是进博会溢出效应最直接的受益者,这更加坚定了迪卡侬看好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有益于人与地球’是迪卡侬的企业宗旨。未来,迪卡侬将持续发力创新生态产品,同时依托进博会高质量的开放合作平台,积极连接‘体育+伙伴’,协同各方探索行业创新,突破体育的界限,保护地球运动场,让中国大众乐享运动,收获健康美好生活。”
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
“进博会既是加强中外合作的重要桥梁,也是展示创新成果的绝佳平台,为我们加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提供了重要契机。包括本届在内,雅诗兰黛集团已经连续四届参加进博会。这四年间,我们引入了四大全新国际品牌和2500多个新产品,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集团旗下品牌的全球新概念首店、旗舰店也纷纷落户中国。
不仅如此,进博会还为雅诗兰黛集团加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提供了重要契机。创新是推动雅诗兰黛集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中国消费者是雅诗兰黛创新的重要灵感来源,雅诗兰黛集团在进博会上收获了丰富的客户反馈,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市场的需求,连续多年的参展,推动雅诗兰黛集团不断加强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建设,鼓励雅诗兰黛集团以更多本土化的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全方位触达更多中国消费者。”
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
“作为中国持续开放、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之一,进博会为像雀巢这样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双向沟通、发展共赢的便利和保障。大中华大区是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雀巢也是第一批确认参与进博会的企业之一,如今已连续五年参与进博会。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雀巢有了更为充分的信心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把握‘中国机遇’,为中国消费者打造营养、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为碳达峰碳中和‘举旗定向’,彰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仲量联行作为全球首家制定科学净零排放目标的房地产企业,很高兴能在进博会上携全球低碳解决方案亮相,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商可持续发展未来,以科技创新助力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井:
“中国是明治最重要的海外市场,首次参加进博会,对于明治而言是一个新的开端。今年1月整合四大事业板块后,明治开启全新阶段,并且将在未来持续提升中国市场的优先地位,以‘创享健康新理念’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高价值的产品,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续航赋能。”
叮咚买菜高级副总裁徐志坚:
“进博会立足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不断为各国企业提供发展新机遇。今年是叮咚买菜‘买手团’连续5年参加进博会,进博会为叮咚买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强与众多国外优质农产品产区牵手合作,为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引入全球最具‘品价比’的美食好物。
今年进博会上,叮咚买菜与来自新西兰的银蕨农场签署战略协议,将从新西兰牧场直采草饲鹿肉、小公牛肉等优质红肉,直供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此次合作金额达5000万元。叮咚买菜也希望与银蕨农场这样的合作商相互赋能,最终建立全球化的产销健康协同、中间无博弈的端到端生态供应链,用更多美好的商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
银蕨农场首席执行官西蒙·林墨:
“时值中新建交50周年,今年的进博会对银蕨农场而言更加意义非凡。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日益增长和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壮大,银蕨农场洞察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将优质的牛肉、羊肉和鹿肉纳入其日常饮食的一部分。银蕨农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以进博会为契机,与中国消费者紧密连接,定制优质的红肉产品,以契合其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作为新西兰国民品牌,银蕨农场今年首次以双展台形式亮相,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和新西兰国家馆都有单独展台。”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餐饮连锁企业,百胜中国有幸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35年共享中国大市场非凡的发展机遇。未来,百胜中国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创新多元消费场景的新模式,深化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引领绿色低碳转型,更有力地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