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道交基金累计垫付3.92亿元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任兵兵)6月28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伤员“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机制的运行及成效。
取得阶段性成效
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伤员“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机制是指发生造成人员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后,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预担保伤员抢救费用,医疗机构对伤员实施快速高效急救,抢救结束后救助基金管理人支付垫付抢救费用的一种社会救助保障机制。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山西省公安厅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下简称“道交基金”)改革,搭建“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解决发生交通事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共审核确定211家医疗机构为“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实现了全省市县全覆盖,全省已累计救助交通事故伤亡人员14352人次,共垫付抢救、丧葬等费用3.92 亿元。随着这一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交通事故死亡率已由 2019 年的5.24%,降低至目前的2%以下。
全面推进落实措施
山西省在“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急救模式下,采取交通事故伤员抢救费用由道交基金“预担保”、绿色通道医院“快救治”、基金管理人“后付费”的措施,警、医、保协同共治,解决了急救医院费用谁来支付的后顾之忧,化解了事故责任未明确急救费用支付的推诿矛盾。从找大夫到等伤员,交通事故伤员急救速度大幅提升,交通事故伤员的致残率、致死率大幅度下降。
健全运行配套保障机制
为确保垫付抢救治疗费用满足实际需求,以保障资金充足,山西省道交基金管理人为各绿色通道医院承诺垫付1.5亿元预担保抢救费用。其中,A级绿色通道医院每家每年150万;B级绿色通道医院每家每年100万;C级绿色通道医院每家每年50万,用来充分保障伤员救助权益。
由于交通事故伤员急救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强,为此,由山西省公安厅和山西省卫健委牵头,充分发挥山西省联席办协同联动职能作用,结合山西省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疗技术和道交基金管理人响应服务方面的优势,搭建了山西省交通事故医疗急救远程支援中心。既有效地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又能做到针对性精准服务。目前,远程支援中心已派专家出诊十余次,成功救治外地转诊的危重症伤员达上百人次。
为确保绿色通道高效快捷运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将齐抓共管、协同共治:针对运行实践中发现的基金管理人追偿难度大、牵扯精力多,救助服务专员或因担心难以追偿而不愿救助等问题,省财政厅及时启动“救助基金垫付款追偿受托人”确定程序,组织招标专门的律师机构负责追偿工作,助力道交基金依法依规高效运转。山西省银保监局负责监督各保险公司在案件理赔时优先偿还道交基金垫付款,涉及道交基金垫付交强险延迟支付情形的,及时跟进、依法查处,推动保障受害人救助合法权益,确保交强险支付款能够及时偿还。省卫健委负责监督医疗机构及时启动“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医疗急救保障机制,实时监督医疗机构按照临床诊疗相关指南和规范快速抢救伤员。省高院负责指导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审理、执行道交基金追偿诉讼案件,全力保障基金回流。省民政厅作为省道交基金联席会议新成员单位,负责指导市、县民政部门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或其家属申请,审核认定其家庭是否为本行政区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低收入人口,为垫付费用的追偿、核销或给予一次性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等后续救助帮扶工作提供指导。
山西省道交基金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积极主动开展救助工作。下一步,山西省公安厅将继续会同山西省道交基金管理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道交基金管理人和各绿色通道医院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主题教育成果为山西省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为加快推动山西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