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育人根本、“教材”为育人纲要、“教法”为育人手段,“教师”“教材”“教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称“三教”,事关职业教育三个核心命题:“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12月12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举办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三教”改革研讨会,达内培训培训教育集团技术副总裁郭陟博士受邀出席并发表了《校企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助力“三教改革”》主题报告。
据悉,本次“三教”研讨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助力职业院校建设。
达内培训课程的特点是嵌入软件工程的方法论,培养思维能力
郭陟博士介绍,达内培训集团给很多学校实施了相关的人工智能导入课程,在专业基础课阶段,达内培训采用递进式和模块式课程,这两种课程的培养目的不一样,首先,递进项目课程是一种软件工程的方法去组织这个课程的体系,比如说从需求分析开始到系统设计再到原型产生,最后再进行迭代优化。这种课程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希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软件工程的一个方法论,进而让他习惯于以这种方法进行思维,从而培养他的一个逻辑思维的能力。
体验式的课程承载在人工智能这个专业,主要是人工智能的体验中心,学生可以在这个中心里面,在各个区域进行交互式的体验,也可以动手做一些练习。同时也可以讨论学习的成果和体会,最终通过一个报告来进行总结。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体验中心体验式的项目课程,能够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打下很好的课程基础。
达内培训通过13项服务实现三个转移,把产业界成果转移给教育界
郭陟博士介绍,达内培训集团通过13项服务来进行三个转移,第一个是课程转移,第二是资源转移,最终实现能力转移,希望把达内培训集团面对众多的社招学生的培训经验,通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提炼,最后把产业界和教育界结合的授课能力,转移给各大高校,供学校提升参考。
郭陟博士介绍,在达内培训服务13条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师资培养服务,比如说教师的在线研修,讲堂直播、线下研修、科研课题的合作、实践课程的开发、教材教具开发等9项服务,我们希望能够助力高校,实现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的突破。
会议期间,达内培训教育集团人工智能的前沿产品和服务亮相展览区,吸引了不少参会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前来咨询了解,不少来自高校的参会人士纷纷留下联系方式,希望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合作。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