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助到陪伴,从照料到提供情绪价值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8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征集2025年度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通知要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中小企业,不仅限于制造业)创新产品服务、优化业务流程等重点方向,深入探索、发掘一批前瞻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突出的典型应用场景(应避免将发展较为成熟的常规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纳入申报范围),为广大中小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指引和参考借鉴。
人口老龄化加速
科技适老需求攀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阶段,养老已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方向。据7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慧养老模式成为摆脱传统养老困境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适老需求逐渐凸显,行业消费空间日趋扩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
养老机器人产品多样化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相关行业已关注到了这一发展趋势。日前,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组织遴选出了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为人们描绘出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未来图景,其中“生活协助、陪伴及日常照料”正是一大应用场景。大会上机器人在各类场景的应用亮点纷呈。如果说工业场景机器人更加智能,家务场景机器人正在向着解放人类双手“进化”,那么在康养机器人展区,银发浪潮催生的刚需则让“科技适老”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图为观众正在体验按摩机器人服务。唐 瑞 摄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养老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现场体验。该公司展出的不仅有已进入市场、面向消费者居家场景的小丽长者陪伴机器人,还有新推出的应用于养老机构场景的小丽养老服务机器人。记者体验发现,小丽长者陪伴机器人在居家场景下可以陪伴老人聊天、听歌、练八段锦,接打电话等,并搭载远程巡视、跌倒检测等功能。
除此之外,大会展出的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具身智能康复港”等产品也颇受关注。在会场智慧康养展区中,上述产品及智能辅行机器人、导盲六足机器人、AI理疗机器人等齐亮相,覆盖家庭、社区、医院、公共空间等典型场景。
图为观众正在体验养老机器人。唐 瑞 摄
市场前景广阔
政策“清障”护航
产业端发力外,政策端也正在为养老机器人“清障”。今年,我国不仅牵头制定发布了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还推动机器人企业和社区、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结对攻关和场景应用验证。
6月9日,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项目”,明确2025—2027年期间,居家养老机器人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0台(套)。8月6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实现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探索具身智能在医疗康养服务中的示范应用,研发具备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和场景自适应决策能力的医疗、护理机器人,对示范应用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养老服务机器人是一类非常高端的服务型机器人,目前尚处于研究探索和试用阶段。”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表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其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