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就能品味“诗和远方”。随着“本地人游本地”成为旅游复苏新亮点,上海遴选并推荐124处“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鼓励市民游客去发现城市生活的美好。
这些分布在上海16个区的公共空间,既有书院、书店、美术馆、博物馆,也有湿地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弄堂、滨江驿站等。这些公共空间依托文化、娱乐、健身、游憩、绿化、商业、餐饮、农业等资源,推出展现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及公共服务,让市民游客能体验“微旅游、慢生活”。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自21日起在其微信公众号“乐游上海”上展示推荐这些公共空间,并发起线上投票,由市民游客来评选所青睐的“家门口的好去处”。
“本地人游本地”在今年流行起来,成为旅游复苏新亮点。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以摄影、品尝咖啡、观剧、听音乐等为主题的城市微旅行线路颇受欢迎。今年春秋旅游推出的城市微旅行产品参与游客已经超过5万人次,有相当部分游客为上海市民。城市微旅行线路正是将城市文化旅游地标、特色公共空间“串珠成线”。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分析,近年来上海通过城市“微更新”并提升文旅供给能级,推进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不仅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游客,也让更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本地人游本地”与全域旅游“处处是景、时时宜由”的理念“不谋而合”,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本地旅游休闲的需求正在孕育新的市场空间,助力文旅振兴。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883万人次,同比恢复75%。而同期全市150多家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860万人次,同比增长4%;沪上饭店旅馆客房出租率为66%,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在来沪游客进入返程高峰时,沪上景区游客量依旧因为本地游客游览而“爆棚”。业界分析,景区和酒店消费增幅高于整体旅游市场恢复速度,更加活跃的本地旅游休闲消费功不可没。
从更深层次来看,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文旅深度融合,“阅读建筑”、郊野趣游等相关活动的开展,更多市民游客有动力和耐心去“挖掘身边的宝藏”。春秋旅游周边部产品经理柯一鸣发现,相当部分城市微旅行游客正是居住在途经的文旅地标、公共空间附近的住户。他说:“有的游客甚至已在‘打卡点’附近居住了10多年,他们希望通过城市旅游休闲活动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街区的历史文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旅游业逐步振兴,要与本地居民休闲生活相结合,实现主客共享,把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统一到共同的消费市场;要抓住“新基建”机遇,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既要“旅游+”,也要“+旅游”,不断培育新型旅游市场主体。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