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织:平台和小微
在共享型企业中,资源的组织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大型企业正在加速解构,转化为平台和小微的关系。上面提到的雷神,实际上是在海尔平台上孵化出来的小微。“小微”是快速配置资源的主体。“小微”和平台之间是“市场结算”关系,平台报酬源自“小微”,平台的作用是为“小微”提供资源的支撑。简单讲,平台和小微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由用户直接驱动的资源配置机制,而非传统组织模式中正三角层级组织结构“中”层级所强调的上下级关系以及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机制。
“小微”可以开放寻找外部资源。“小微”是快速配置资源的主体,如果现有平台满足不了“小微”的需求,“小微”可以直接利用海尔之外的资源。“天樽空调小微主”雷永峰谈到:“原来是请求上级配置资源,现在是资源平台主动过来,看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就没有‘单’,也就没有‘酬’了”。当然,这是一个双向的关系,如果平台的竞争力强,同样也可以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例如,海尔的日日顺物流平台,就同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社会化服务。
4)共享管理:一种真正尊重人的管理
归根结底,“共享管理”之所以能够存在,或者说它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的尊重,对人潜力的激发和释放,对社会福利的改进。
在价值观层面,这种尊重体现为超越利己,从利他角度出发,形成利他和利己统一的“自他循环”。在管理要素层面,它已经超越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框架,让我们回归人本,跳出从控制出发的思想束缚,将管理聚焦到员工和用户身上,并对企业、员工和用户进行重新定义。从企业生态圈的角度去理解企业定位,从合伙人和价值共享者的角度去认识员工,从价值共创者的角度去看待用户。在组织层面上,平台和小微网络的组织形式正在成为企业新选择。
“共享管理”这一管理新范式将会演绎出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让我们拭目以待,主动拥抱“没有不可能”的惊喜吧!
(三)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开始注重系统思考和整体性提升
当今企业管理创新和过去的10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注重系统思考和整体性提升。中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步于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打开国门看世界,发现欧、美、日企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于是开始向外国学习。全国从中央到省市的企业管理协会也就此应运而生。当初企业管理协会牵头发起组织培训考察,学习国外的管理,首先是从单项的管理方法、工具的模仿起步,先是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后来学美国。当时企业管理水平很低,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学习的是规范、标准、制度这些基础性的东西。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中国一大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某些优秀企业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像海尔、华为、国家电网、中石油等企业管理创新的经验已经成为了世界级品牌的核心部分。
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的企业,适应所有企业的发展阶段。只有适应某一类型的企业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所以,管理的方式、工具是有选择性的,是有路径依赖性的,没有一套管理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些企业利用战略统领的方式把整个管理拎起来;有些企业通过工具的整合,比如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把精益管理、看板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等很多管理工具进行整合,用一个平台把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起来;还有一些企业是通过国际对标工具和方法来进行管理和统领,比如国家电网以及所属地方电网,前几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国际对标。通过国际对标,一项一项去寻找我们和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然后一点一点追赶,最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超越。当今中国的发电与电网运营管理水平,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我们都不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由笔者所在的四川企联组织专家评审、推荐的国家电网四川分公司创立的电网行业应急管理创新成果,在四川雅安芦山大地震的抢险救灾中仅用10小时就保障了灾区电力的恢复,超出了抢险救灾各级人员的预期,彰显了管理创新处置重大危机事件的全球顶级标杆。不同的企业通过自己反复的学习,选择适当的路径,通过系统思考和整体性的提升来达到了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
第二个趋势:创新定位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我们管理的起点低,初期主要是模仿式学习。应该说,中国的企业家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他们虔诚地、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通过不断地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创新,变成自己的东西。管理者通过学习,企业家及团队在积极进步,企业也在快速发展。这种进步的重要管理标志,是创新定位中高端化了。依据管理专家的理论,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两类,一类叫逆向创新,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模仿学习,最后变成自己的本事,这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还有一类叫正向创新,就是从源头开始,从研发开始,不依靠别人,走自主创新的路。这两种创新路径都能使企业走向产业高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实现后来居上,主要走逆向创新的路径。但是最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独立、自主研发,走向世界产业链的高端。比如石油、电力、移动通信、水电设备、重型装备、高铁、核电行业等等,这些年进步很快,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如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面对复杂难采油气藏,川中油气矿矢志不渝,科学发展,不断突破传统的勘探开发思路与模式,牢固树立“科技效益、管理效率、绿色和谐”三大理念,持续推动“理念、技术、管理”三大创新。不断攻克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与管理难关,共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8项,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支撑保障作用。重新探明的勘探开发水平不断提高,油气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新发现16套含油气层系,创造了闻名全国石油行业的“磨溪经验”“广安模式”“龙岗速度”,建成了磨溪、广安、合川、龙岗等四大主力气田。油气当量仅用5年时间就由不到100万吨上升到300万吨,形成天然气产量在川渝地区排名第二,原油产量排名第一的生产规模。创立了“攻坚文化”品牌,被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授予了“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笔者前后三次到该企业现场调研、指导,并在现场授牌大会上以“川中气矿攻坚楷模”为题赋藏头诗一首:“川中油气壮志宏,中华文明传卓筒(川中油气矿所在区域的遂宁大英卓筒井,乃千年前中华先祖钻探出的全球第一口千米深井)。气量长空博天地,矿魂不朽塑群峰。攻关无畏强内控,坚实科技优协同。楷模融慧聚士气,模式创新绘彩虹。”
这里说的高端,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而且包括管理创新。在成功的实践中,这两者是高度融合的。企业中,科技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进步和创新,不可避免地需要生产关系。也就是管理的适应性变革和调整。没有管理创新与变革,技术创新难以实施,或无法持续进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