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 □ 谢宇纳 杨梦漪)在伦敦泰晤士河畔上演的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赛艇对抗赛,将以时空转换的形式“搬到”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南河城区段“一决高下”。
不仅如此,在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上,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赛艇队也将逐浪新津尽显水上运动澎湃热血!
9月15日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新津区举行,赛事正式官宣定档!10月1日至2日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将在南河(新津城区段)开赛!
作为由中国赛艇协会、四川省体育局主办的重要国际性赛艇赛事,本届赛事由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商务局与新津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赛事层级位居同类赛事前列,也是国庆期间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水上体育盛会。
赛事以“艇未来 创津彩”为主题,不仅将推出1场高水准赛艇赛、9大配套活动,联动全域N个重点文旅点位,更以刚刚落幕的成都世运会为重要延续,将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动力冲浪板纳入赛事表演环节,同步增设皮划艇、桨板等水上体验项目,以“办赛营城”为核心思路,持续放大“后世运效应”,打造出一场充满国际范儿、时尚感、科技感的“体育+文旅”运动盛宴。
“艇”进新津!海内外高校赛艇健儿巅峰对决
距离成都约8000公里的伦敦,晨雾中的泰晤士河,牛津与剑桥的红蓝赛艇对决已拉锯近200余年,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体育赛事之一,这股独特的“英伦运动风”,如今也吹到了五河汇聚的成都新津。
发布会上,参赛名单首次揭晓,共计20支大学队伍参赛。其中: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布朗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海外赛艇队伍将与来自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大学、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的赛艇队伍一起围绕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800米直道展开竞速。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国内的西安交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队伍将参加女子四人双桨800米直道竞技比赛。
“let’s go!”“加油!”……一边是千年码头的古渡炊烟,一边是桨叶翻飞的现代竞速,来自世界各地的呐喊助威声,即将响彻南河!
今年的公开组队伍构成也是一大看点,包括来自成都、重庆、简阳、眉山等地的俱乐部队伍。此外,德阳、绵阳等地的赛艇俱乐部队伍正待最后报名确认,以上队伍将参加男子四人双桨800米直道竞速,实现“成渝+成德眉资”的区域联动,一同唤醒川渝人深植于血脉的“水上运动基因”。
10月1日预赛、复赛,10月2日半决赛、决赛,均在南河新津城区段及滨河广场上下水码头举行。
“届时,市民游客可沿南河两岸‘零距离’观赛。”新津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彩赛事画面还将通过直播镜头传向全球,让世界看见“成都速度”。
9大配套活动国庆大假氛围感拉满!
这是一场超燃、热血、澎湃的赛艇盛会!也是“文旅+”盛宴!
“嗡——”,在国庆假期中,当无人机飞驰而过,两岸可吃可逛可参与的9大配套活动尽收眼底,而这也是专为游客准备的“宠客”现场。
蚵仔煎的焦香、非遗糖画的甜润、“美食盲盒”的惊喜……南岸美食工坊香气四溢,北岸微醺码头则是“浪漫担当”:埃塞俄比亚现磨咖啡,浓郁香气伴着爵士旋律飘向河面;调酒区摇壶翻转,创意鸡尾酒点缀夜色,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五津廊桥附近,一场科技潮流“年轻力”城市派对也即将登场。
无人机空中“踢”球、户外运动装备展让男孩挑花眼、霹雳舞与拉丁舞同台比拼、灯谜猜谜大赛增添文化韵味……一个个创意活动,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天府微度假首选地”的魅力。
如果偶遇扮相夸张的“小丑”,别害怕,这是活动方专门设置的街头行为艺术,不仅会邀请游客热情合影,还会随机赠送气球或赛事纪念品。
最受市民追捧的亲子水上运动体验。
皮划艇、桨板等项目将连续两日向市民游客开放。世运会后,这些水上运动早已成为成都人新的生活方式,家长可带娃体验,感受“运动一直在身边”的热烈氛围!
新津“水城双赛”让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作为“龙舟之乡”,新津早在千年前就有龙舟竞渡的传统,继端午成功举办龙舟会后,今年又即将迎来赛艇公开赛。
“水城双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也让成都跻身西南地区水上运动“典范”——这里既有五河汇聚的自然禀赋,也有众多水上运动专业场馆,还有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系统支撑。而刻进成都人血液里的“水上运动基因”,更让这份优势落地生根。
“跟着赛事去旅行”,新津正构建“赛事引流、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
发布会上,新津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9月30日至10日8日期间,当地将发放40万元餐饮消费券,助力市民游客将黄辣丁、鱼头火锅等特色美食“一网打尽”。
梨花溪、花舞人间、纯阳观、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景区和各大商圈、酒店也将同步推出文旅产品和消费礼包!实现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以水为纽带串联起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