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 罗颖)5月20日,政策吹风会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博,科技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敏,商务厅一级巡视员郑鹏斌,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远友,团省委副书记李佳林,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祎,介绍《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为使大家更好了解政策、使用政策,让政策惠及更多创业主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博,就《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作简要介绍。
出台背景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支持创业作出了系列部署安排,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制定出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措施,这既是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具体要求,对于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制过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组建工作专班,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政策制定,并坚持务实、管用、系统、创新的思路开展研究起草工作。在认真梳理评估现行政策,深入市(州)开展调研,充分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充分征求省级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政策措施(送审稿)》,并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主要内容
在强化财政政策支持方面,聚焦创业主体融资难题,提出了加大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优化担保基金运作模式、优化创业补贴政策等措施,着力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提额展期、创业补贴扩围提标、担保基金增信助力等方式,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创业力度。
在加强税收金融支持方面,聚焦初创企业持续发展,提出了落实个体经营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企业扩岗税收减免政策、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引导基金支持创业等措施,着力通过税收减免、专项贷款、基金扶持等方式,合理减轻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负担。
在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方面,聚焦创业陪跑赋能需要,提出了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创业企业人才引育、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着力通过培训提能、人才加持、导师陪跑等方式,持续为创业者和创业主体赋能充电加油。
在优化创业服务保障方面,聚焦提升项目落地实效,提出了搭建创业资源对接平台、加强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加强创业失败帮扶、营造创业社会氛围等措施,着力通过促对接、优孵化、强帮扶、共孕育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更加有力的要素支撑和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提升创业信心和积极性。
五大特点
一是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大。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申请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申请额度由400万元提高至600万元。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新增纳入创业补贴覆盖人群,补贴标准由原来的1万元最高提高到1.5万元。鼓励商业银行设立金融助企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个人,及时提供无还本续贷支持,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
二是更加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导向。将创业补贴由一次性定额补贴调整成分段补贴办法,补贴标准与创业规模、吸纳就业人数等因素挂钩。对创业孵化基地,将根据基地载体入驻创业项目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进行奖补。对企业招用脱贫人口、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将按规定落实企业扩岗税收减免政策。对创办经营主体吸纳就业多、产业带动效果明显的创业者,给予激励表扬。
三是创新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出个人创业、个转企等涉及创业“一件事”场景,加强创业资源交易展示,促进优秀创业项目加快成果转化。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创业项目商业保险产品,将创业失败人员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对因创业失败产生失信信息的信用主体,符合国家信用修复有关规定的,按规定及时予以修复。
四是推动创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紧贴“15+N”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发特色创业培训项目。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场景、应用、需求,打造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大对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中有创业需求人员的创业培训,支持发展各类特色小店、手工作坊等小规模经济实体。
五是注重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在加大财政资金“真金白银”支持的同时,也注意调动市场化专业机构孕育创业主体、服务创业实体的积极作用。提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性专业化优势,聚焦不同业态创业者不同阶段创业需求,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开发和创业培训项目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吸引更多资本为创业者提供股权投资等服务。
当前,这项政策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相关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抓好落实。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经办规程,畅通政策兑现渠道,确保政策直达真正的创业人员和主体。另一方面,配套出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工作。
同时也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争取总结更多以创业者为本的、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形成以创业集聚产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生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