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张凤莉 陈刚 姚阳)秋风送爽,稻菽飘香。9月15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盛池镇埝田沟村的230余亩稻田里,2台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金黄的稻穗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弯腰”归仓,农户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2台联合收割机在230余亩稻田里开足马力收割水稻
“今年产量不错,亩产大概1300-1400斤,总产量预计能达到30万斤。”站在田埂上,盛池镇彭洪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彭洪新笑着告诉记者,他原是一位蛋糕店老板,2016年毅然返乡创业,从最初流转180亩土地,到如今规模扩大至500余亩,他用9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稻油轮作、机械赋能”的现代农业之路。
“前期县农业农村局对我们进行了科学指导,实现了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效率高、成本降低、收益稳定。”彭洪新说。更让他放心的是,埝田沟村水源充足,“有提灌站和毗河供水,根本不愁水。”完善的机耕道和水渠等基础设施,也为农机畅行、农事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仓储房里,务工村民正有序地将打包好的新鲜稻谷搬运装车。正在忙碌的村民伍元秀告诉记者:“我把土地流转给农场,又在农场干活,一年有两份收入,日子过得还是挺可以的。”像她这样既拿租金又领工资的村民,在盛池镇还有不少。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耕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盛池镇副镇长范孟介绍,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7000亩,预计总产量突破350吨,机械化收割率达86%。“我们推广‘合作社+农机服务+农户’模式,不仅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还创造了管护、收割等多个就业环节,带动农民增收。”
货车正在装运刚收割好的稻谷,准备拉往米厂
稻谷归仓,新米待售。彭洪新说,一部分新鲜稻谷将直接销往米厂,另一部分则加工成大米,零售至成都、内江等地。“水稻收完,国庆前后就要播种油菜籽了,‘稻+油’轮作,一地多收。”
不远处,收割机仍在田间欢歌,稻香弥漫埝田沟村。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农业机械与勤劳的人们共同绘就的,不只是一季丰收,更是一条走向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丰”光之路。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