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近日,作为四川省机器人产业新赛道的核心承载区,绵阳在“587”产业体系下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已形成蓬勃生态。政策上,将其列为新赛道,出台规划及扶持政策;技术上,突破核心技术,依托创新平台提升水平;拓展多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覆盖多领域。通过产学研融合、引才等举措正迈向全国重要机器人产业高地。
绵阳科技城机器人产业园区作为当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587”产业体系引领下成效显著。园区以建强产业生态为核心,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从“零”到“链”、再向“群”的跃升。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园区承载了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等重大平台,按“1+2+N”思路构建创新中心、训练基地及多元应用场景,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提供全链条支撑;同时推进省级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产业链创新协同。
项目牵引方面,园区依托重大项目攻关提升产业链能级,获得多笔专项资金支持,落地一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类项目,为产业规模扩张注入动力。
企业培育上,园区聚集了大量机器人及配套企业,形成梯次培育体系,通过政策扶持与精准服务,推动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多家企业斩获行业重要奖项,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场景应用与合作交流上,园区积极拓展警务、医疗、工业等多元应用场景,推动“绵阳造”机器人产品本地落地与对外输出,其中本土企业四川它人科技有限公司表现亮眼,其清洁机器人斩获海外大额订单,成为园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典型,彰显了“绵阳造”机器人的品牌影响力。
它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介绍,公司与川茶集团合作研发的机器人正处在测试阶段,其轻量化设计与精准采摘技术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此外,该公司清洁机器人已应用于省政府停车场、成飞总装线等场景,工业无人配送车也投入车间使用。
创立11年,它人科技从初创团队成长为年销售额将破1.4亿元的新锐企业。刘刚透露,今年海外订单占比60%,200台机器人完成50余项测试即将发往美国;新一代产品成本将降3万元且性能更稳。针对国内客户资金顾虑,公司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租赁模式,月租6000元可替代10名人工,已获蜀道集团等企业合作。
随着创新生态的持续完善与企业活力的不断释放,绵阳机器人产业在“587”产业体系引领下加速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以它人科技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既扎根本地场景实现技术迭代,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打响“绵阳造”品牌,生动诠释了这座城市在机器人产业赛道上的强劲动能与广阔前景。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